【新北市瑞芳】本山五坑 & 黃金博物館
地址:新北市瑞芳鎮金瓜石金瓜路8號
電話:(02)24962800
開放時間:周二至周五-上午9:00~下午5:00
周六及周日-上午9:00~下午6:00
來來來!去黃金博物館,可以更瞭解台灣這個福爾摩沙。
不過再看過各家的網誌之後虎媽才驚覺,好像!!沒有收門票耶!!虎媽是沒有被收到門票,不過進去隔壁的本山五坑是要收取門票的,這天因為行程的關係,所以我們也就沒有進去坑道參觀。
▼本山五坑坑道入口
以下資料文章出自黃金博物館參訪資料,圖出自虎媽之手!館內可以拍照
▼沉默的金銀島 – The Dormant Treasure Island – the Aboriginal Period大航海時代(十六世紀左右)
十六世紀是一個海上強權爭霸的時代,許多歐洲的航海家競相到海外探險、尋寶,尤其是尋找傳聞東方,盛產黃的金銀島。而這個東方金銀島傳說即是台灣。其實早在七百多年前的宋朝,即有文獻紀載台灣東海岸一帶盛產砂金,原住民並懂得利用黃金,與人交換所需的物件。
▼沉默交易的由來
1660年荷兵(Albrecht Herport)曾有沉默貿易(Silent trade)述說,即原住民將小金塊、金沙置於某地而離開,在不同時間後,另外他族的人,見到此小金塊,將攜來的物品如衣服等也置於該地,而將自認價值相等的金子帶走,如此完成了交易,雙方不曾謀面,所以稱之為沉默貿易。
▼基隆河水映金光 – The Glistening Gold amid the Keelin River – The Ching Period
相傳1890年鐵路工人意外在基隆河畔意外發現金砂,掀起一陣掏金熱,清朝於是成立金砂總局來管理彩金事務。有掏金客溯溪而上,在九份山頂發現了小金瓜,進而在本山發現大金瓜露頭,從此開啟了金瓜石的金礦開採。
▼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 – 日治時期(西元1895~1945年) The Premiere Mountain Yield Precious Metals across Asia –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
1896年,日本總督府頒布台灣礦業規則,以基隆山頂南北線為界,將瑞芳礦區劃分為東、西兩個礦區分別經營。金瓜石的金、銀、銅礦產量均豐,在企業化的經營之下,迅速發展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山城。
▼再現黃金城 - 民國時期(西元1945~1987年) – The Town where Gold Resurged – The Retrocession Period
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後於1948年設台灣銅礦籌備處,1948年成立台灣金銅礦物局,1955年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,並開始積極恢復金、銅礦的開採,持續經營到1987年,因在務問題須部結束營業,並將雍有之資產轉予台糖與台電公司,才結束金瓜石近百年來的礦業發展。
二樓是名副其實的「黃金館」,展示黃金的科技應用、金雕藝品,重頭戲莫過於「鎮館之寶」- 220公斤、純度999.9的大金磚。龐大的尺寸不僅打破金氏世界紀錄,製作鎔鑄上更是史無前例,當時館方派了8名壯漢才將大金磚扛上展場,民眾可親手觸摸。
取自官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