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北市淡水】滬尾砲台
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號
不知怎麼地,淡水總是很能帶給人一股濃濃的古意,或許是因為在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太過精彩,所以總是讓人印象深刻。
滬尾砲台建在這個小山丘上,位置上可以俯瞰整個淡水河,因而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,上面「北海鎖鑰」的題字,是當年劉銘傳所提,可以想見這個砲台的年歲。
滬尾砲台入口處豎立古蹟解說牌:
滬尾砲台是1884-5年中法戰爭後,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,在光緒十二年(1886年)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,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,劉銘傳親題「北門鎖鑰」門額。砲台坐北朝南,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。形狀為矩形,由外而內有:土坦、豪溝、子牆、砲座、被覆、甬道及廣場。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,光緒十五年(1889年)大砲安裝完竣。
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,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、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,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,現皆已不存。
彷若時光隧道般,進了大門之後就可以進入到砲臺之內了,目前訂為二級古蹟。
最近台北市常常出現暴雨,所以這個用石頭蓋的屋子濕氣相當的重,實在讓人不願多待。
▼甬道入口
作為辦公室、士兵寢室、儲藏室、儲彈室及日常活動空間。
裏頭展示了許多當時的文物、資料,以及當時滬尾砲台的大砲配置,因為當時的大砲早已經遺失。
砲盤區的砲座呈圓孤形,以兩座為一組,中間以甬道相通,滬尾砲台共有2個甬道,4個砲座,一組面朝西北側,另一組則面朝東北側,兩邊各有一處觀測所,共配備有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、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,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,所有砲盤均面向淡水河。
在砲台的旁邊這一個一個凹進去的,當初就是放置砲彈的地方。
屋頂上的通風孔,因為已經早無戰鬥需求,屋頂已經長出一片青青的草地、樹木。
▼廣場
可以想像得到的是,這應該是士兵操練的廣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