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應台@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~ 比教科書還要精彩的歷史
這本書寫得很真,那個年代似乎距離我們很遙遠,可是在記憶深處卻又那麼真實
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,利用空檔才看完這本厚厚的書
也對啦!這本書絕對值得細細品嚐
沒法想像的是那種大刀揮下將人砍成兩半的那種驚恐
應該不是虎媽煮飯時,菜刀不小心切到手指頭的痛
那種兩岸的生離死別,應該不是虎爸到大陸工作常駐,和家人分開的那種離別
書中描繪的一切實在太匪夷所思了
對啦!這本書在大陸是禁書。
這本書真的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
外婆(民國前五年生),是出生在國中課本寫的春城花都~雲南昆明
外公是浙江省奉化縣人,小的時候問過母親
那是什麼樣的因緣讓外公外婆在一起?母親只是笑笑帶過,因為媽媽也不清楚
母親出生於台灣出生的,生長的地方就像是書中描繪的眷村
對於眷村,其實虎媽到現在多少也還有些許的印象,有用木頭圍成的籬笆
大門的門鎖其實沒多少作用,因為只要些許用力衝撞,就開了
屋子裡下雨天必須要出動鍋碗瓢盆接水,木頭做成的天花板到了夜裡會有老鼠熱鬧地跑來跑去
每個月會有軍用的大卡車載來,米、鹽、麵粉….,這些物資對外婆是很珍貴的
因為年輕守寡的外婆就用這些少少的物資養大孩子
關於外婆那個那個年代,外婆是外公的第三個老婆,是外公續絃再娶的
外公的大女兒據說當時是空姐,當時可以選擇要留在香港或是上海
懷著對家鄉的熱愛便與哥哥一起守著家園
當時外婆肚裡還懷著一個,牽著外公交代的阿姨和舅舅們要來台灣
船並不像電影中的鐵達尼號停泊在港邊等待人們上船,而是要先坐小船
然後再從小船接駁至大船,其實最危險的並不是險惡的台灣海峽或是天候因素
而是在接駁的過程中,大船與小船之間只放根木板,人必須靠自己走過去
一個大浪打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掉下去,外婆形容人就像货物一般
撲通撲通地掉下去,就這樣海中不曉得添了多少亡魂
那時裹著小腳的外婆帶著家當、孩子,就這樣一艘船、換過一艘,輾轉來到台灣
小的時候喜歡聽隔壁山東省的阿姨說故事
說的是日軍佔領山東,家鄉的老奶奶要她快點去逃難的事
慌亂之中將手邊值錢的東西缝進裙子,來不及跟朋友道別只抓了件大衣就開始跑
因為日軍已經到達城外接著的是一連串的逃難,爬牆、坐車、走路、爬山、過河、坐船…就這樣嬌滴滴的小姑娘,到最後腳底板都磨破了……
就這樣二十出頭來歲的姑娘,跟著軍人丈夫糊裡糊塗來到台灣,與共產黨相比
心裡最恨的其實是日本人,然後在台灣結婚生子落地生根
跟所有傳統的中國父母一樣苦心栽培一雙兒女
結果,自己心愛的女兒竟然遠嫁日本,每次提起日本女婿總是恨得牙癢癢的
虎爸的阿祖以前被拉到南洋當過兵,就再也沒有回來了
是不是就是龍應台筆下的少年兵?
還是在靖國神社也有一小塊刻著名字的小牌位?
感覺起來,並不是所有到靖國神社參拜的人都是所謂的軍國主義
然後我的父親是出生在發生228事件的大稻埕,媽媽是出生在南部的小眷村
所以大伯對於媽媽一直有著說不清的誤解
而嫁到本省家庭的媽媽似乎一直無法融入這個本省的大家庭中
或許這是因為心中有著各自的痛吧!